末期病人之營養與水分

首頁 > 身體舒適照顧 > 末期病人之營養與水分

為何末期病人食慾不振?

腫瘤造成人體代謝功能改變/末期不適症狀造成進食減少:
腫瘤細胞會分泌抑制食慾的細胞激素,並消耗體內的醣類、脂肪與蛋白質,因而造成病人消瘦。末期病人許多症狀也會影響食物的攝取,例如:吞嚥困難、噁心、嘔吐、口乾、口腔潰瘍、口腔念珠菌感染、疼痛、腹瀉、味覺改變等;另外心理因素也會影響食慾,例如對未來不可預期的焦慮或沮喪;長時間住院、臥床,生活缺乏樂趣,心情鬱悶;疾病帶來的失落…等,皆會影響心情,使人食之無味,胃口降低。

如何協助食慾不振的病人進食

1

詢問病人想吃什麼:依照病人喜好準備食物,病人接受度較高,也較易吃得多。

2

增加進食的氣氛與創意:吃飯講究氣氛,可讓病人從病床上移至餐桌,並與家人共同用餐,以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吃完。或在碗碟上動腦筋:用較小或精緻的餐具,讓病人不會因為吃不完而感到挫折,有時也在食物上多點裝飾,使食物更可口及吸引人。

3

盡量準備軟食或流質的食物:越軟或流質的食物較易吞嚥,病人的接受度也較高,例如:稀飯、米湯、布丁、蒸蛋、冰淇淋…。有時也可自行製作果汁,或將固體食物絞碎呈糊狀,以方便進食。

如果病人吃不下,是否需放置鼻胃管?

不一定。雖然在東方,食物就是愛與關懷的象徵,但若病人因病程進展而吃不下時,即使放置鼻胃管,往往對體力幫助有限,反而增加病人的不適。是否放置鼻胃管,需視病人本人對鼻胃管的接受度而決定,以使病人獲得最舒適及最人性的照顧。

如果病人吃不下,是否需給予靜脈營養?

不一定,需視病人情形而決定。因部分末期病人因病程進展,即使提供充足的靜脈營養也無法被身體所吸收運用,反而可能增加腹水、胸水或肢體水腫的情形,而造成更大的負擔,因此,需審慎觀察評估靜脈營養對病人的利弊,以使病人得到最好的照顧品質。